2022年,自然资源部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新作为,焕发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我们将连续刊发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系列述评,共计9篇,从部层面政策设计与地方生动实践、部层面改革举措与地方发展变化、部层面大事要情与地方探索创新等多个维度,回望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具挑战的一年,重温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笃行实干的足迹,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继续砥砺前行、奋勇争先,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书写“赶考”新答卷、赢得更大荣光。今天刊发的是第二篇。
这是经受“世界级难题”考验的一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俄乌冲突和全球通胀迅速上升,中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
这是激流勇进、攻坚克难的一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局大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在大风大浪中明确方向、笃定前行。
掌舵沉稳裕如,知难勇毅向前。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然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高水平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优政策、强供给、促提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千方百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矿、用海、用林、用草、测绘数据等需求,扩大有效供给,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在笃行实干中用心用力书写自然资源工作新的答卷。
优政策——自然资源政策靠前发力,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翻开2022年中国经济走势图,这是一条不断与下行压力斗争的反转曲线。
2022年前两个月,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同比增长4.8%。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二季度同比增长0.4%,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运行出现较大风险。
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经济要稳住。应对大风大浪,自然资源部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要求,靠前发力、持续加力,精准施策、高效落实,用好用足自然资源政策,积极发挥“两统一”和“多规合一”等体制和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打出政策“组合拳”——
2022年8月2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推出7方面26条举措,涉及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计划指标、用地用海审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供应多方面内容,旨在有效解决当前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2022年8月3日,自然资源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从加强用地空间布局统筹、联合开展选址选线、严格落实节约集约、改进优化用地审批和协同推进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强化用地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依法依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022年9月19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用地要素保障接续政策的通知》,在守住法律底线和资源安全红线的前提下,允许地方政府根据职责权限,对相关用地事项作出承诺后,向自然资源部申请项目先行用地,加快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及时开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一年来,着眼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大盘,多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出台速度快、保障力度大、红利成色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为企业运转纾困解难。
汇聚发展“巨能量”——
2022年8月4日、9日,自然资源部两次召开座谈会,组织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情况,针对地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充分探讨。会议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着眼于稳住经济大盘,把握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节奏和力度,在战术上抓住关键节点,调动各方积极性,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力促落实、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22年8月下旬和9月上旬,自然资源部会同11个部门赴江苏、广西开展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及时回应各地诉求,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按照应出尽出的原则,强化政策供给;另一方面,组织要素保障专班,做到急事快办、尽早批复,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扎牢“稳”的基础,激活“进”的动能,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扎实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狠抓落实“显神通”——
放眼全国,各地铆足干劲、竞相发展,自然资源“干货”“硬货”措施显示出强大的供给能力和修复能力。从内陆到海滨,从铁路到公路,自然资源要素助力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广西,平陆运河开工正酣。为保障中国首条连通西江流域与北部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出以先行用地方式保障控制性单体工程用地方案,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保障项目用地。2022年6月,自然资源部批复平陆运河项目用地预审总面积2689.27公顷,为推动内河航道与海洋运输直接贯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苏,北沿江高铁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之沿江通道的骨干线路,为早日取得先行用地批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与多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靠前服务、前置审查,提前完成项目先行用地组卷材料准备工作,并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为开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广东,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一片繁忙。为满足深圳港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量和到港大型船舶的运输需求,自然资源部2022年8月17日赴深圳盐田港现场办公,了解核实项目用海存在问题,会同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部门、深圳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加快项目用海手续办理的措施。经报请国务院同意,2022年8月26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项目用海批复文件,快速精准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为深圳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军打下基础。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拉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的“助推器”。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强化要素保障、缓解疫情冲击的新做法、新举措,为稳住经济大盘写下生动注脚,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强供给——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措施密集出台,为经济增长输血补气
“成功了!”2022年3月15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开始充水。“疫情对施工影响不小,多亏大家伸出援手。”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政策鼎力相助,项目才得以依法依规及时落地。
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用地面积大、报批时间紧、工期紧、部分控制性单体工程施工难度大。为保证工程按期完工,自然资源部同意先行用地130亩。
一年来,自然资源部门结合宏观经济走势,从供给侧发力,围绕扩大有效投资,从“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有效整合各类增量、存量和流量,不断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供给的能力和质量,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为稳经济稳增长提供更加有力的要素保障。
工业、采矿用地需求应保尽保——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2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从供应方式、供应程序、明晰权能、地价措施、用途转换和履约监管六个方面,对工业用地供应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创新,进一步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强化土地要素保障,释放市场活力,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矿产资源事关国家能源资源安全。2022年11月18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采矿用地保障的通知》,多途径、差别化保障采矿用地合理需求。从统筹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鼓励使用复垦修复腾退指标办理用地手续、允许复垦修复的新增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妥善处理权属问题和利益关系、规范复垦修复验收和地类认定、强化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监管六个方面保障采矿用地合理需求,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应安全。
煤炭钾盐保供扎实推进——
煤炭、钾盐保供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安全稳定。自然资源部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煤炭保供、钾盐保供和铁矿资源保障工作,建立煤炭保供周调度机制,400多家保供煤矿和新增列保供煤矿取得采矿许可证。开展青海、新疆钾盐保供调度,督促两省区加快推进钾盐开采相关工作。指导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钢铁(铁矿石)企业,核实用矿用地情况,推进重点铁矿保障项目建设。同时,推进油气勘查开采,细化落实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督促企业加快探转采,2019年以来,共办理油气采矿权登记422个。
用海用岛服务不断提升——
为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海用岛服务,自然资源部靠前服务,指导地方和用海用岛企业做好前期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保障油气、核电、液化天然气等重大基础设施用海用岛需求。对于涉及围填海的国家重大项目,与沿海地方成立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组,指导地方开展用海用岛必要性、规模合理性论证等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申报和材料组卷。
2022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的通知》,从积极稳妥处理港口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扎实做好重大水运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资源安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涉林涉草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2022年5月,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稳经济保民生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工作的通知》,依法依规做好涉林保障工作。国家林草局建立重大项目紧急追加国家备用林地定额制度,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确保稳经济大盘重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为20省追加下达国家备用林地定额。
测绘成果数据保障进一步强化——
数据是新经济的“石油”。自然资源部不断加强测绘成果数据资源保障,按照“便民惠企、必要可行”的原则,建成全国测绘成果目录汇交系统。2022年,6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线办理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事项1.7万余件,共汇交成果目录近70万条,其中“跨省通办”事项800余件。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2022年新发布成果目录173.7万条,响应公众查询178万余次,在线提供公众版测绘成果在线下载5.6万批次,下载数据量4.71TB。
在面向社会提供1∶100万、1∶25万公众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2022年自然资源部还在全国开展公众版测绘成果加工和编制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在维护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出更多公众版测绘成果,不断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地理信息要素保障。
2022年,自然资源部门先后为党的二十大系列重要活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湿地大会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提供地图保障,年均支撑服务近40次。指导各地提升公益性地图服务有效供给,31个省(区、市)实现标准地图服务全覆盖,畅通了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准确地图的通道,万余幅标准地图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布局与宣推、加工贸易、展览展会、图书出版发行、新闻报道、科学研究等方面。
全系统上下一心,同向发力,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稳增长的作用迅速彰显。
数据是最客观的见证——
2022年,全国批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344.43万亩,其中自然资源部批准国家重大项目用地预审501个,同比增加83%,拟用地188.05万亩,同比增加8%,涉及投资4.85万亿元。全国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613.31万亩,其中报请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990个,同比增加259%,批准用地面积293.27万亩,同比增加79%,涉及投资5.599万亿元;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23156个,同比增加30%,批准用地面积320.04万亩,同比增加10%。自然资源部批准国家重大项目先行用地125个,拟用地总面积9.10万亩。各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已办理完成涉林重大项目1122个,使用林地64.2万亩,办结率100%。
2022年报国务院批准用海用岛项目49个,涉及投资额约5805.4亿元,批准用海用岛总面积21.19万亩,同比增加9.49%,自然资源要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促提升——自然资源部门不断深化改革,为市场主体发展增添动力
“从申报到批准仅用9天!”杭州余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用地预审创造了自然资源部用地预审时效新纪录。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提前协调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布局的矛盾,三级联动、特事特办、容缺审查,让项目比正常审批时限缩短了一个多月。
山东,雄商高铁山东段控制性工程现场机械轰鸣。作为国家级高铁大动脉,雄商高铁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的支撑引领载体,2022年8月23日,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给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发来感谢信,在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服务推动下,雄商高铁山东段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顺利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为黄河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先行开工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可保障年完成投资33亿元。
企业的“获得感”,来源于自然资源系统不断改革创新和自我加压。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也要依靠改革增加活力。针对当前资源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欠佳,要素错配、低效配等问题,自然资源部门推进土地计划、审批、供应全过程改革升级,推动土地精准配置、结构优化、高效利用,以资源高效配置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
2022年5月,自然资源部研究出台了《关于2022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通知》,在依据规划严格控制总量和空间布局的前提下,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依据,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对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在批准用地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未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深化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机制,激励与约束并举,发挥新增计划指标的导向作用,倒逼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只要是实实在在的好项目,用地计划就能得到足额保障。自然资源部门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调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规则,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更好统筹增量和存量,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化用地用海审批制度——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变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认真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有关工作。自然资源部定期视频调度加快做好重大项目用地审批事项,分析解决报件难点堵点,根据需要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持续跟踪督促加快有效投资重要项目用地事项办理。同时,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督促地方加强主动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持续优化审批方式。针对当前用地报批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自然资源部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用地预审范围、简化用地审查、分期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规范调整用地审批、简化规划许可程序等举措,提升用地预审标准化水平,将用地报批材料精简为“一方案一申请”,减少审查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特别是在“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基础上,制定深化用途管制“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政策文件,推动用地和规划管理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开展建设用地用海用岛审查“清零”行动。2022年6月,自然资源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审批专班,集中办公,加密会审会频次,在坚持审查标准不降低、守住红线底线的前提下,简化程序性内容,524件用地报件、39个用海用岛报件6月底全部清零。2022年11月继续开展“清零”行动,新增的15个用地预审项目、53个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全部完成审查。通过每周定期调度、月度视频调度会、“窗口”即时指导等方式,协调推进271个保供煤矿用地手续办理。通过催办相关省政府、部委、军方意见,及时了解其对项目用海用岛拟办意见及回复进展,同步研究项目办理意见,全面提高审批效率,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效要素保障。
完善土地供应方式——
按照供地即可开工的原则,自然资源部明确要求各地积极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机制,确保市场主体在依法取得土地后及时开工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经批准实施后,直接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确保用地单位依法及时获得土地使用权。
自然资源部鼓励各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不断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有效释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用地空间,倒逼企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以更少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发展。
在江苏,通过建立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批制度、一个专班“四个一”的重大项目保障机制,2022年江苏重大项目清单227个实施项目实现应保尽保,省级建设用地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全省首批48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项目9月底前圆满完成要素保障。
在浙江,数字赋能加快报批速度,浙江厅构建的“浙地智管”应用场景,建设了“要素账簿”“空间适配”“用地审批”等模块,实现要素保障“一本账”、空间适配“一张图”、用地审批“一盘棋”,实时反映项目“堵点”“卡点”,为一批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抢抓窗口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湖南,通过政策“组合套餐”,疏通难点堵点,提供“保姆式”专班服务,超常规政策带来了“超常规”效果。投资200亿元的郴州三一重能装备制造项目成功签约,短短3个月时间见证了湖南用地保障新速度,创造了郴州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最好效果、最大投资的合作典范。
在宁夏,全年40%以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通过推广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行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元化供地方式,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有效提高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苏台高速开工落地,正力新能动力电池项目投入生产,柯诸高速顺利开工,钱塘江中上游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加快进程……山巅深壑,工业园区,由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项目全面开工,更多实物量正在形成。每个自然资源要素都是基石,筑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汇聚起筑梦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回首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为中国经济应对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迈向新征程,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挑战必将接踵而至,新的优势也将竞相涌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自然资源要素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林锦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